清原石旧拓《唐三藏大遍觉碑》
碑在西安碑林博物馆,是传世著名行书碑刻,唐开成四年。整纸软片,折痕处有些许破损,图片已标注,不喜勿跟免得麻烦。
刊刻于唐文宗开成四年(公元839年)的《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》,宽162cm,高81cm。因原碑镶嵌于西安玄奘灵塔底层北面壁上,故形制较大。由屯田郎中侍御史刘轲撰文,僧建初书写。
碑文详细叙述了玄奘大师出生、出家、受戒、取经和评经的生平事迹,是了解玄奘大师较为详实和重要的史料。玄奘灵塔因唐中宗谥玄奘“大遍觉”,意指玄奘大师遍历各国学法,遍布佛法和大觉大悟的事迹。故又称大遍觉塔,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一座枋木结构楼阁式砖塔。这座古塔还因为造型庄重、稳固,装饰简洁明快,在我国建筑史上久负盛名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据记载,唐高宗麟德元年,玄奘法师圆寂后,曾葬于白鹿原。唐高宗总章二年(公元669年),迁葬今陕西长安县少陵原畔兴教寺内。并建塔修寺,以资纪念。塔为平面方形、五层,高23米,楼阁式。塔檐挑出较远、较厚。第一层塔身南面壁砖砌拱门,内有供奉玄奘坐像的方室。
铭文共76行,满行42字左右,总计约3000字。由唐刘轲撰文。刘轲,字希仁,今西安曲江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童年嗜学,著书甚多。曾为僧。公元820年,登进士第。历宫史馆,终洛州刺史。著有《新唐书艺文志》传于世。唐宣宗朝大臣马植曾称“其文为韩愈流亚”。唐代诗僧齐己曾有云:“诗同李贺精通鬼,文拟刘轲妙入禅”来肯定和赞颂刘轲的文采。铭文由唐僧建初书写。唐僧建初生平未见记载。观其书写之铭文,书法风格类《怀仁集圣教序》,清秀、淡雅,笔势遒劲,心气平和。此外,还书有玄奘高足《基公塔铭》。